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落实支持文化
点击量:发布时间:2022-05-19 16:01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
市落实支持文化旅游产业恢复发展振
兴若干措施责任分解方案的通知
宜府办函〔2021〕7号
市落实支持文化旅游产业恢复发展振
兴若干措施责任分解方案的通知
宜府办函〔2021〕7号
附件
宜昌市落实支持文化旅游产业恢复发展振兴若干措施责任分解方案
宜昌市落实支持文化旅游产业恢复发展振兴若干措施责任分解方案
序号 | 省工作要求 | 落实措施 |
牵头 单位 |
责任 单位 |
完成 时限 |
|||
一、加大专项资金扶持 | ||||||||
1 | 加大对文化旅游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落实有关建设项目支持经费。 |
1.落实《宜昌市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宜昌市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宜昌市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2.完善资金奖补和财政贴息政策,支持高等级旅游景区和旅行社、星级饭店以及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酒店,支持省、市重点文化产业新建项目和技改项目、大型旅游度假项目、大型主题游乐园项目、大型旅游演艺项目建设。 3.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大力支持文化旅游领域基础设施建设。 |
市文旅局 |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 委会 |
长期坚持 | |||
2 | 进一步培育演出市场,强化国有文艺院团宣传思想战线主阵地作用,加大对市歌舞剧团、市京剧团等转制院团纾困资金扶持,加大对公共文化阵地的资金支持。 |
1.修订完善《宜昌文惠卡实施方案》,用好文惠卡专项资金,支持我市演艺市场发展。 2.加大对公共文化阵地的资金支持。 3.引导培育各类基层文艺文化团队。 |
市委宣传部 | 市文旅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 长期坚持 | |||
二、实施专项金融支持 | ||||||||
3 |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据企业申请,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继续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鼓励银行金融机构运用无还本续贷、循环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持续获得融资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文化旅游企业不抽贷、断贷、压贷,确保有合理续贷需求的企业应贷尽贷、应续尽续,并在贷款到期前完成续贷手续办理,确保贷款无缝衔接。严禁通过“过桥贷”等方式增加企业融资成本。 |
1.积极对接金融机构,组织开展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业发展专题研讨暨银企对接活动,研究探索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创新模式。 2.鼓励发行文化和旅游消费联名银行卡并给予特惠商户折扣、消费分期等用户权益。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信贷业务,创新消费信贷抵质押模式,开发不同首付比例、期限和还款方式的信贷产品。 |
人行市中心支行 | 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市文旅局 | 2021年6月底前 | |||
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 ||||||||
4 | 推动重点后备企业加快上市进程。支持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在新三板、四板挂牌。为宜昌交旅、兴发集团等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做好融资服务工作。 | 遴选、培育一批文旅体行业后备上市企业,为已上市企业和挂牌企业做好融资服务。 | 市文旅局 | 市地方金融工作局 | 长期坚持 | |||
四、加快推进文旅品牌创建 | ||||||||
5 | 深层次发掘荆楚文化内涵,利用各级重点文物和湖北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湖北文化特色的景观。持续推进具有地域特色的文艺演出、非遗项目、文创产品进景区。 |
1.在夷陵、长阳、五峰等地旅游景区新建集参观、体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非遗工坊。 2.支持相关企业建设宜昌非遗村,开展非遗项目展示展演展销活动。 3.在传统节假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节点,积极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在点军车溪旅游区建非遗戏台开展非遗表演活动。 4.推进万里茶道和“关圣文化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5.合理开发利用屈原祠和凤凰山古建筑群等重点文物,引入非遗展示、民俗演艺等活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宽传统文化传承渠道。 6.以宜昌博物馆为主体,采取研究开发、授权开发以及引进产品等方式,力争三年内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题文创产品100种以上。 7.支持专业文艺院团进景区演出。 8.加强对城区抗战文化、码头文化等特色文化的挖掘、培育和转化融合。 9.持续开展“双进双促”活动,实施文化达人孵化工程。 |
市文旅局 |
各县市区政府、 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
长期坚持 | |||
6 | 组织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试点城市,文旅名县、旅游名镇,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星级饭店、A级旅行社等创建,对创建成功的单位分级分类给予支持。 |
1.制定宜昌市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推动全市文旅消费转型升级,快速增长。到2022年,全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超过6%,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2%,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 2.提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供给能力,鼓励金宝乐器制造有限公司、湖北长盛川茶叶有限公司发展工业旅游,支持宜昌三峡文化创意产业园、稻花香酒文化产业园、三峡国际珠宝博艺园等19家省级产业园区(基地)项目发展。 3.提升休闲度假品质,指导有条件的景区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宜都青林寺、夷陵三斗坪、兴山南阳、五峰独岭、远安太平顶等特色旅游小镇和度假区,成功创建3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 4.加快巴山金谷、环南历史文化街区、长江国际文化广场、璟里中心、万豪中心、国际广场、吾悦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动国贸、万达、CBD、华祥、环球港、水悦城、江南in巷等转型升级为文体商旅综合体,打造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5.深化美食之都建设,培育本土名小吃和餐饮品牌,打造西坝夜市、解放路步行街、中南路市场、三峡·民俗演艺城(俏巴人)等夜间美食街区,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6.组织西坝夜市、解放路步行街、三峡环球港、屈原故里等符合条件的商业街区(景区),申报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力争1-2家单位首批入选。 7.举办“文化旅游消费月”活动,开展演艺、电影、阅读等主题消费季活动和文旅消费空间培育工程,评选优秀文化旅游消费项目。 8.支持秭归、长阳、五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宜都创建荆楚文旅名县。指导有条件的乡镇(村、街)创建湖北旅游名镇(村、街)。持续推进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星级饭店的标准化建设。 9.优化“宜昌市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政策,对创建成功的单位给予资金支持。 |
市文旅局 | 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 长期坚持 | |||
五、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 ||||||||
7 | 积极支持各地开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演艺节目创作,并根据需要在专家指导等方面给予指导支持。开展全省优秀旅游演艺产品评选活动。 | 开展全市首届优秀旅游演艺产品评选活动。 | 市文旅局 | 长期坚持 | ||||
8 | 推动动漫游戏产业创新发展。重点扶持一批模式清晰、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打造核心品牌。支持互联网文化企业健康发展,促进在动漫、互联网文学IP、游戏、直播、平台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互动发展,巩固和扩大在全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 扶持神工动画、渔阳网络科技等文化企业健康发展,鼓励宜昌动漫游戏及衍生品开发创新。 | 市文旅局 |
各县市区政府、 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
长期坚持 | |||
9 | 积极推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支持重点影视基地建设,推动我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 |
1.积极对接中国(湖北)网络视听产业园工作。抓好“小康路上一个不少”“庆祝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宣传,组织创作一批优秀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 2.谋划、筹备一批宜昌文旅特色IP。 |
市委宣传部 |
市文 旅局 |
长期坚持 | |||
六、加快培育文旅新业态新产品 | ||||||||
10 | 积极推进数字经济格局下文旅融合发展。大力推行“互联网+演艺”发展模式。办好“云上美术馆”、线上展览等线上文化服务活动,支持现有美术馆、博物馆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 |
1.统筹办好第三届宜昌艺术节及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利用数字文化和旅游服务平台开展线上展览、展演等活动,丰富网络文化产品供给。 2.推进宜昌博物馆馆藏数据库建设,实现所有馆藏文物、不可移动文物信息录入。建立云端博物馆,深化技术支撑,丰富群众的观展体验。推进当阳博物馆新馆数字化建设。 |
市文旅局 | 长期坚持 | ||||
11 | 推进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等旅游景区提质升级,指导三峡大瀑布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依托优质度假旅游资源,引导旅游景区多元化发展,推动旅游度假区建设,指导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
1.支持三峡大瀑布、昭君村、玉泉山·关陵、柴埠溪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支持宜昌三峡旅游度假区、兴山高岚朝天吼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
市文旅局 | 三峡旅游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 长期坚持 | |||
七、加快促进“文旅体+”融合发展 | ||||||||
12 | 推动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以乡村振兴考核为牵引,推动相关部门落实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督导各级政府提升文旅融合发展力度。加大乡村旅游和精品民宿建设力度,全面推动体验式、康养型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和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推动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提质升级,加大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湖北旅游名镇、名村、名街的奖励和扶持力度,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化、规模化、聚集化建设。 |
1.将文旅融合发展纳入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一安排,在乡村振兴“三个三”示范、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中积极推进旅游名镇、旅游名村建设。 2.争取第二届荆楚乡村旅游节在宜昌举办。 3.引导基层文化馆(站)开展旅游咨询服务。 4.组织申报荆楚文旅名县,进一步宣贯旅游民宿等级标准,支持有条件的民宿开展创建。 5.推动全市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提质升级,指导有条件的村开展创建。对符合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设条件的重点村优先推进体育设施建设。 |
市农业农村局 |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旅局,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 长期坚持 | |||
八、大力支持文旅重点项目建设 | ||||||||
13 | 加快推进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加大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通并优化“一江两山”旅游连接线、循环线。举办文化和旅游招商推介活动。 |
1.推进宜昌三峡游轮中心等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推进宜昌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加快景区提档升级,完善休闲度假设施。 2.加大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①推进秭归杨贵店至泗溪、五峰大湾至后河、宜都杨守敬书院旅游公路、远安魏家包至喵喵谷等景区通达公路纳入“十四五”交通规划并建设,实现具备条件的4A级旅游景区全部通达二级以上公路。②力争江南翻坝公路-三峡人家景区连接线纳入“十四五”交通规划并建设。③继续推进“美丽宜道”示范创建,累计建设规模突破1600公里。④亮化提升三斗坪旅游码头-屈原故里景区旅游公路,谋划畅通夷陵姜家庙-柏木坪、秭归芝兰谷-九畹溪旅游公路。⑤`推进改善点军鸣翠谷、夷陵南津关大峡谷、宜都大宋山、当阳关雎河畔、长阳木桥溪等旅游景区出入口与交通干线的连接线。 3.打通并优化“一江两山”旅游连接线、循环线。①加快G348旅游风景道建设,推进香溪长江大桥至屈原镇二级公路改造。②推进十堰-宜昌高速公路建设。 4.继续开展大旅游产业链集中招商行动,充分利用国内旅交会、旅博会、深圳文博会等平台,开展文化和旅游招商系列推介活动。 |
市文旅局 | 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三峡旅游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 长期坚持 | |||
14 | 谋划“十四五”重大文旅项目,及时纳入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湖北省“十四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对续建和新开工项目进行月调度,完成省下达的年度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谋划任务,确保年度开工率达到30%以上。 |
1.做好市重大文旅项目与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湖北省“十四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的对接,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级规划。 2.对已上报省文旅厅“十四五”规划的77个全市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督办。重点推进纳入省重大项目清单的环城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曹家畈康养文旅小镇、巴山金谷巴楚文化旅游区、三峡茶谷•茶旅小镇、玉泉风景名胜区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鲟龙湾文化旅游等6个项目。 3.从年度项目投资计划中遴选22个(其中续建17个,新开个5个)重大项目申报省文旅厅调度项目。 4.推进兴山昭君上村、枝江幸福里文创园、夷陵弘洋乡村田园综合体、西陵国贸文化旅游产业园、巴山金谷巴楚文化区等5个谋划项目开工建设。 |
市文旅局 | 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三峡旅游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 长期坚持 | |||
15 | 研究制定“点状供地”支持政策,协调解决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中的土地供应和试点区域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问题。 |
1.以夷陵区为试点单位,出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试行办法,选择1-2宗进入实质入市交易。 2.实行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空间规划引着项目走,对省级重点项目及时配置计划指标,充分利用“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增减挂钩”释放指标保障市级重点文旅产业项目需求。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长期坚持 | ||||
九、全力提升文旅公共服务能力 | ||||||||
16 | 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宜昌等主要旅游城市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有序推进全省旅游厕所“一厕一码”工作。 |
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秭归、伍家岗区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建立旅游公共服务协调推进机制,优化现有旅游集散中心运营管理,新建宜昌北站旅游集散中心、五峰全域旅游集散中心等。推进旅游厕所“一厕一码”工作。 |
市文旅局 |
市发改委,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宜昌交旅发展 集团 |
长期坚持 | |||
17 | 充分开展智慧旅游相关项目实施运营情况考察调研,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合理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和运营模式,加强项目资金支持。推进平台政府监管决策模块建设,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强对智慧旅游建设的统筹和指导。开放共享相关数据资源,宣传推广“一部手机游湖北”平台。 | 整合智慧文化、智慧旅游、智慧体育的项目资源,完成“一部手机游宜昌”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并上线运行,建立适应宜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运营机制体制。 | 市文旅局 |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 2021年 | |||
18 | 积极推进全省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的网络建设,加强数字文化资源采集,做好文化活动推广以及数字文化培训等工作。 | 以“文化E家”平台为主体,探索整合现有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资源,积极组织线上文化活动。 | 市文旅局 | 长期坚持 | ||||
19 | 将“长江旅游带大数据中心”项目整合进“一部手机游湖北”项目,随“一部手机游湖北”项目整体推进。 | 以“长江旅游带大数据中心”项目为契机,规划建设“宜昌市文化体育旅游大数据中心”,整合全市文化、体育、旅游数据资源。 | 市文旅局 |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 2021年至2024年 | |||
十、加强文旅形象宣传 | ||||||||
20 | 在知名OTA平台开设文旅旗舰店或委托广播电视台在其专业营销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增加文化旅游的推介、销售版块,由各地组织辖区内企业入驻。设计省内旅游品牌新产品,以政府部分购买的形式分配给旅行社进行销售。 | 与携程网、美团网等平台对接合作,整合景区门票、酒店住宿、旅游度假线路等资源,形成产品组合,线上线下同步推介营销。 | 市文旅局 | 长期坚持 | ||||
十一、拓展文旅客源市场 | ||||||||
21 | 做好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的组织参展工作。组织参加海峡旅博会等国内重要展会活动,重点组织市代表性文旅企业到目标客源市场举办文旅推介会。 |
1.组织文旅体企业参加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海峡旅游博览会等大型会展活动。 2.整合文化旅游和体育品牌赛事活动,在河南、安徽等部分重点客源地省市举办宜昌市文化旅游推介会。 3.办好第十二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市第三届艺术节、第七届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等大型节庆活动。 |
市文旅局 | 三峡旅游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宜昌交旅发展集团 | 长期坚持 | |||
22 | 指导A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提高管理水平,完善服务体系,积极争取成为疗养基地,为劳模和职工疗养休养、春秋游等创建良好环境。 | 重点指导5A、4A级景区及省级旅游度假区发展职工疗休养。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一线职工疗休养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开展一线职工和劳动模范疗休养工作。 | 市文旅局 | 市总工会 | 长期坚持 | |||
23 | 指导重点旅行社积极研发适合中小学生教学特点消费产品。积极推动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
1.加强研学旅行社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研学旅行产品研发水平。 2.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确保我市研学旅行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3.依托各类媒体加大对精品研学旅游线路的宣传推介力度。 |
市文旅局 | 市教育局 | 长期坚持 | |||
十二、激发消费市场潜力 | ||||||||
24 | 深入挖掘湖北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研发能够满足游客需求的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多种主题旅游产品。 |
1.深入挖掘宜昌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快旅游、文化、康养、研学等多产业融合,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行、亲子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推出主题旅游线路。 2.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创建,突破性发展体育旅游消费,打造四大特色体育旅游消费集聚区,推出概念马拉松、漂流、徒步、钓鱼、骑马、自行车、滑雪、露营、峡谷及丛林穿越等“旅游+体育”精品线路。加大对冰雪运动基地的支持力度。 |
市文旅局 | 三峡旅游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 长期坚持 | |||
25 | 积极支持地方开展文化旅游演艺、露天音乐节、野外宿营、乡村民宿等文化和旅游新业态发展,进一步延伸文化旅游消费链、扩大价值链,打造一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
1.培育本土名小吃和餐饮品牌,打造西坝夜市、解放路步行街、中南路市场、三峡·民俗演艺城(俏巴人)等夜间美食街区,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组织一批符合条件的商业街区(景区),申报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引导A级旅游景区、博物馆、图书馆等延长营业时间、丰富游览体验内容,促进夜间消费。 3.指导旅游民宿向规范化、主题化、特色化发展。 4.开展全市首届优秀旅游演艺产品评选活动。 5.谋划打造一批城市精品旅游线路,培育、提升宜昌特色城市旅游品牌。 |
市文旅局 | 市商务局、三峡旅游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 长期坚持 | |||
十三、实施感恩惠民行动 | ||||||||
26 | 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允许地方整合中央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购买公共文化服务。 |
1.修订《宜昌三峡旅游景区年卡管理办法》。 2.探索做好中央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
市财政局 | 市文旅局,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 长期坚持 | |||
27 | 认真贯彻落实省财政厅、省卫健委《关于组织对医护人员开展抗击疫情感恩回馈活动的实施办法》。精准实施“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 |
1.出台年度旅行社揽客入宜奖励政策。 2.督促全市A级景区认真落实对福建省居民和全国医护人员的感恩回馈活动。 |
市文旅局 | 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 长期坚持 | |||
十四、抓实抓细疫情防控 | ||||||||
28 | 严格落实文旅行业疫情防控有关制度规定,健全完善防控机制,优化管理服务,加强应急演练和应急处置。 |
1.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有关制度规定,管好文化、旅游、体育活动,管住跨境文化和旅游交流,健全完善防控机制。 2.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强化督导检查,补齐防控短板,完善多点触发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防疫物资和应急力量准备,持续抓好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地。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 长期坚持 | ||||
十五、优化提升管理服务 | ||||||||
29 | 帮助文化和旅游企业解决谋划项目审批环节的制约因素,协调解决在建项目融资、土地供应、建设环境等问题,督促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对需要国家、省支持的事项,加大汇报、沟通、衔接力度。 | 结合“双千”工作,了解文旅企业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对接省、市相关部门做好协调服务。 | 市文旅局 |
市发 改委 |
长期坚持 | |||
30 | 实施湖北省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对A级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等实施动态监管,定期组织开展等级复核评定工作,促进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
1.加大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的培训力度。 2.对A级旅行社、星级饭店的评定、复核实施动态监管,引导企业加大硬件投入、提升服务水平。 |
市文旅局 | 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 长期坚持 | |||
31 | 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审批时限,全面推行“一网通办”,持续优化文旅营商环境,推进文旅市场繁荣发展。 | 结合《宜昌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2021年工作要点》、《宜昌市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制定市文旅局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和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 | 市文旅局 |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 2021年 | |||
32 | 切实解决文旅企业培训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国家和省职业技能培训有关政策在文旅行业落实落地。 |
1.每年有针对性的举办1-2期文化旅游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班。 2.积极选派、组织优秀人才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和人才培养项目。 3.组织开展全市文化和旅游消费、安全生产、公共服务、市场管理等专题培训班。 |
市文旅局 |
市人 社局 |
长期坚持 | |||
33 | 扎实做好全国金牌导游推选工作,积极开展导游技能培训,提高导游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旅游行业社会组织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所属中高级导游的扶持力度。探索“星级导游”评价方式,发挥优秀导游引领作用。 |
1.推广运用“导游服务质量评价系统”,完善宜昌市导游服务质量评价标准。 2.完成宜昌市导游协会第二届换届选举,完善协会制度建设。 3.修订宜昌市标准化导游词,开展导游技能培训。 4.组织开展2021年度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备战湖北省导游大赛。 5.做好全国金牌导游推选,建立“宜昌市金牌导游联合工作室”,培养导游师资队伍。 6.加强导游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关爱导游送清凉”等志愿服务活动。 7.开展第五季导游劳动报酬集体协商,保障导游合法权益。 |
市文旅局 | 市总工会、市人社局 | 长期坚持 | |||
十六、落实落地惠企政策 | ||||||||
34 | 持续加强惠企政策解读,做好惠企政策汇编,组织开展专题培训班,帮助企业用好、用准、用活政策红利,及时解决政策落实中的问题。 | 全面梳理汇总印发惠及各类市场主体的中央、省及本市政策文件,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帮助企业用好、用准、用活政策。 | 市文旅局 | 长期坚持 |